2010/9/29

阿曼你在哪裡?

阿曼你在哪裡?   戴忠仁

"在遠一點還有一家阿曼酒店。"師傅(大陸的計程車駕駛)說。
"阿曼?"我吃驚的問!
"是啊,很貴的酒店"我以靜默代替答覆。


2010年七月我在緊湊的行程中飛到杭州小憩,我落腳在杭州香格里拉酒店,一看就是老飯店,我可接受,好飯店才活得久。不過,這idea不見得適用於中國大陸。

香格里拉的門口掛的是杭州飯店,一探聽得知這裡過去是高幹的招待所,庭園修飾得很好,占地也廣,因為我是香格里拉的會員,所以住房升等,空間夠大,就是裝潢老得可以。




過馬路就是西湖,香格里拉的位置極佳,不過,喜歡熱鬧的旅客可能不會適應。


只停一天一夜,我又懶得四處趕,因此,只窥見西湖的一小部份,只是開車師傅的不經意的一句話,倒成為我在西湖的最難忘。"WHY?"我知道你的疑問,看下面的照片。

一盤小白菜!疑問更多了吧,再往下看。






基本上,杭州阿曼是隱身在靈隱寺大環境區域內,房價每晚從五百八十美金到兩千一百八十美金,外加百分十五的稅,奢華但低調,和你想像中的大樓飯店截然不同。

極超現代化的杜拜七星級帆船飯店也是阿曼的。

阿曼講究環境品質也要求服務品質,但是阿曼居然在中國大陸有兩個據點(另一個在北京的頤和園內)。




台灣的所得當然高於大陸,台灣當然比大陸自由,台灣當然比大陸更有中國文化的本質。阿曼來看過台灣,但沒下文,是法條規定不利投資?是人力素質不行?是政府官員無力爭取?是台灣民眾沒興趣?工業區、科學園區都可以蓋到租金一坪只要八十元,廠商還不進駐,我們真的執著於製造業是台灣的命脈,服務業擺一邊?"Why"?

這恐怕也是你現在的問號吧?理解我為何沒對那師傅答腔了吧?


2010/9/22

獨奏者

獨奏者 戴忠仁

颱風天閒閒無事,開了瓶白酒,邊啜邊看HBO,播放的是The Soloist心靈獨奏.劇情描述一位專欄作家發現一位遊民具有音樂天分,並且竭力協助他,使這位精神狀態有問題的遊民得以獲得關照並發揮所長.我認為這部戲,以及劇中主角的造化關鍵在於一位電影中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人士.

劇情自是感人,取材真實,鏡頭流露的也很真,不過,我的焦點或許異於他人.首先, 洛杉磯時報職業專欄作家Steve Lopez 懂得尋找差異”,簡言之, 能找出有賣點或值得撰寫主題的主動發掘精神與執行力,目前台灣的電視新聞頻道, 每家內容都差不多,萬一水果日報有頭版大獨家,更慘!每家電視新聞都是水果電子版.台灣其他產業能有獨創也不多,重點都在於人員尋求差異化的主動能力.


媒體特別是新聞,所不能放棄的基本原則就是真實,做人也是如此,但在媒體瞎掰,眾人馬虎成性之際, The Soloist有一幕讓我印象極深,黑人遊民Nathaniel Ayers不經意的告訴Lopez,他唸過茱莉亞學院(國際頂尖的音樂學府),Lopez電話查證,結果茱莉亞學院回覆查無此,Lopez已經放棄這個題材後, 茱莉亞學院的承辦人又主動回電告知,她之前所查的是畢業檔案,但經她在調閱入學檔案, Nathaniel Ayers的確是一位唸到二年級就輟學的學生.

這一位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女士大可等奉如此的處理事務,沒有人知道她查的是何檔案,也沒有人要求她再翻檔案,更沒有人要求提供更新,主動追查到Lopez的電話號碼,但因為她的主動與積極,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


Steve Lopez找到了真實但煽情的題材,同時,因為他的付出,證明冷靜的專欄寫手可不必冷酷,他成為Nathaniel Ayers好友,也讓許多精神病患和遊民的問題獲得重視.


Nathaniel Ayers的精神病應該還沒有治好,但他有機會和貝多芬的音符貼近,也和他的家人重逢.


兩位電影男主角Jamie Foxx Robert Downey Jr 的演技獲得更多肯定和鈔票.

Nathaniel的妹妹因為電影版權的收入成立了基金會,因此有藝術天份的精神病患者獲得了更多關懷與協助.


這些變化還會持續,都因為那位女士盡責的一通電話.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與工作的獨奏者,你演奏得好嗎?


2010/9/9

國寶檔案之忠實觀眾感言

(點圖放大)
北市劉先生:
在一個偶發的日子,收看晚上十點人間衛視的「國寶檔案」,節目豐富了觀眾國寶的認識,有些真蹟式無徒窺究的,透過節目有幸視之,也對保護文物的有心人士起了敬佩之情.

文物是歷史的活見證,徒中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演進真實記錄當時現時不可考的疑雲,每一件作品都反應當代藝術家不朽的創造精神及毅力,主持人戴忠仁先生更是以渾厚的嗓音,溫文儒雅的風度,帶領觀眾見識偉大的真跡,彷彿進入時空隧道中,置入其境、遨遊神往使節目更加多采多姿.


---------------------------------------------------------------------------------------------------
劉先生:
您好,來信收悉,您的筆劃工整,讓人佩服,現代人已經難得使用毛筆了,對您的堅持十分敬佩,也希望您熱愛我們節目,謝謝.

戴忠仁

2010/9/6

流浪的菩薩回家了(作者:戴忠仁)

流浪的菩薩回家了 (作者:戴忠仁)

七月底我在故宮參觀”最接近天空的寶藏”,突然有聯合報系的朋友過來問我參觀心得,想引用我的談話,我知道他們是為這項特展進行宣傳,這讓我想到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改變了一尊菩薩顛沛流離的命運.

2000年6月紐約時報的刊出一篇文章,描寫一尊佛像有罕見的蓮花背光,華麗的缨络,和流暢飄逸的衣纹,但是指責收藏這尊佛像的日本MIHO博物館有失尊嚴!因為那是中國大陸失竊的國寶。事實上MIHO博物館在1997年開幕後,中國大陸曾有些文物專家前去參觀,但從無一人發現他們失竊的國寶就在眼前,我甚至認為這些專家早忘了有這一件寶物的存在.

1976年山東省博興縣張官村農民在土堆裡挖出一尊菩薩像,在那個填飽肚子最重要的年代,這尊佛像的價值是,被農民拿去當飯桌(另一說是去壓泡菜缸),當地官員趕到時,農民正準備把背光敲下來。這尊北魏時期的菩薩,圓形背光直徑54釐米,寶冠的正前方雕飾著一隻形態極為寫實的“蟬”。這種蟬冠原是南北朝時貴族的冠飾,不過在佛像裝飾上,這尊菩薩造型是獨一無二的,當時除了文物月刊有過一篇報導外,接著十多年的歲月她,一直被擱置在當地文管處的倉庫,無人聞問.1994年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菩薩被偷了,不過,還是無人聞問。

蟬冠菩薩在MIHO博物館亮相後兩年,大陸考古學家楊泓先生,接到一封信,信中附上日本MIHO博物館展覽蓮花背光的石雕菩薩照片,還有一張是中國大陸「文物月刊」1983年第7期的複印封面,一張是複印了這期刊登的考古簡報「山東省博興出土一批北朝造像」,內容是當地新出土的6張北朝晚期石雕佛、菩薩照片,還有一張則是紙上用繁體字由右至左書寫兩個大字:「國寶」。楊泓教授接獲爆料後,曾經向相關單位報告,但一直沒有下文,直到紐約時報駐北京特派員聽聞此事,並且專訪了楊泓,甚至追蹤日本MIHO博物館以及出售這件菩薩的知名骨董商Eskenazi,至此菩薩流浪成了國際新聞.

MIHO當年花了兩百萬美金從倫敦買進這尊佛像,去過日本參觀過MIHO的人應該不難察覺,MIHO 是一座了不起的博物館,收藏品不但涵蓋各古代文明,同時收藏品的品味與品質俱佳,就連博物館建物都是由貝律銘所設計!儘管MIHO在收購石像的過程中合乎日本的法律,但當紐約時報的嚴詞批評後,MIHO主動派專人到山東博興,直接接觸當時的發掘者以及相關人士,甚且邀請中國大陸人士到日本,最後雙方達成協議,這尊菩薩石像MIHO以借展名義將菩薩石雕延續展覽到2007年,然後就無條件歸還中國大陸。

2008年蟬冠菩薩終於回到山東老家了,這回住進了山東省博物館,就是不知道菩薩是否明白,是誰寫信爆料他流落東洋?對世人而言,舉發者身分至今成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