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1

不肥也難! 戴忠仁

                                           
                                              餛飩麵加湯包
              
                                                  蝦仁蛋炒飯
                                                 日本北海道鮮奶起司蛋糕
                                                    德國白酒配蛋糕
                                                                 魚翅麵   
                                                  
                                              還未下鍋的鱸魚                            
                                                            
                                                            
                                                             核桃葡萄麵包
                                                              烏魚子  
                                                                                                               
                                                              大蒜炒香腸
                                                     白菜蛋包湯麵

從服兵役的第二年起,每天我都吃消夜,哪怕才吃過晚餐,回家還是要吃消夜.
以上是我一周內的消夜,真可觀,有些是自己下廚,少數是外帶回家的.
post這些照片是決心要戒消夜了,
起碼
戒今夜.

2012/5/4

倒退嚕的台灣頻寬

倒退嚕的台灣頻寬       戴忠仁

三個月前,NCC說會大規模在全台測試上網速度,驗證民眾的反映是否真實,我聽了差點休克,原來NCC的委員沒上過網,否則怎會不知道上網常會塞車.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韓對照下,實在讓人感慨萬分.

不過,或許是我們的官員致力讓大家節能減碳,所以刻意讓網路龜速,如此,大家少上網就可以省電了.這樣想,你會不會開心點?

台灣頻寬品質倒退嚕, 韓國已經是台灣的 5 倍快, 我們的政府 … ?Sega Cheng (Mr. Saturday)

根據 Akamai 去年第四季全球頻寬及連線品質的調查, 台灣不僅在寬頻滲透率上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況, 連線品質竟然相較於 2010 年衰退了 22%, 一年比一年緩慢, 平均連線速度只有 3.7 Mbps, 在亞洲敬陪末座; 反觀第一名的韓國, 平均連線速度達到 17.5 Mbps, 幾乎是台灣的 5 倍, 而且以 28% 的速度逐年增長, 此消彼長, 台灣的網路速度與韓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互連”(Peering) 一直是網路 ISP 業者彼此之間競合的運作方式, 兩家不同的電信業者透過網路骨幹的互連, 讓彼此的使用者使用網路的速度加快, 上網體驗更好. 多年前台灣 Google 剛成立的時候, 就不斷地想要和中華電信進行互連, 把網路延遲降低, 但是很可惜到了今天還是沒有成功, Google 目前只有一條 10Gbps 的主要線路與中研院互連, 以及一些次要的線路, 而最近這件陳年往事被網友發現 (其實 TWNIC 一直都查得到這些連線資料), 於是形成一些人, 為了更順暢地使用 Google 的服務, 利用中研院當作跳板建立網路連線的怪異現象.

沒有頻寬, 何來創新, 何來網路產業? 頻寬在未來的世界應該像是水電一樣, 四通八達, 使用者付給合理的使用費用, 雲端運算的精神就在於把運算資源當成是公共建設, 人人皆可方便地使用, 把背後整個基礎設施的複雜度隱藏起來, 就像是打開水龍頭, 按下電燈的開關一樣自然, 但是雲端運算的一個大前提就是頻寬, 政府不把頻寬問題先解決, 反而成立了一堆雲端相關機構, 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也誤解了雲端運算的內涵.
從十多年前的網路泡沫到今天, 我們眼睜睜地看著韓國從一個落後台灣許多的國家, 迎頭趕上, 到了今天培養出 Samsung 這個超級企業, 威脅到台灣過去數十年來賴以成長的電子產業, 同時間內也成為全世界寬頻速度最快的國家, 持續網路創新的腳步. 台灣的電信業者卻依舊在爭論到底誰該付誰互連的費用, 讓整個台灣的寬頻環境繼續處於一個畸形的連線狀態, 政府早就應該強力介入, 開放頻寬.
把關鍵的頻寬問題解決後, 網路產業自然得以發展, 不需要政府再勞民傷財舉辦一堆雲端比賽和宣傳, 國父曾經說過 “貨暢其流”, 只要發展交通, 經濟自然就會發展, 同樣地, 在虛擬的世界裡, 我們的 “貨” 就是 “網路流量”, 我們的高速公路就是網路線. 只要發展頻寬, 一切水到渠成.
我們的網路人才持續流失, 被新加坡, 被中國和韓國以高薪一個接一個挖走. 政府再不重視頻寬基礎建設的問題, 營造適合網路產業發展的環境, 台灣只會永遠被拋在數位化的時代後面, 我們的頻寬品質, 現在已經跟原本落後台灣許多的一些國家 (包括中南美洲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 的品質畫入同一族群, 政府再裹足不前, 台灣在網路時代將永無出頭之日.
原文出自:
http://mmdays.com/2012/05/03/taiwan-bandwidth-problem/

2012/5/1

房價比貴?照過來 戴忠仁


房價比貴?照過來                             戴忠仁

台灣房價漲幅排名全球第6。
美國國家廣播有線電視公司(CNBC)報導全球不動產諮詢公司萊坊公司(Knight Frank)研究,列出全球10大最熱房市的前3名依序為中國、香港和以色列,台灣則以30.1%的漲幅,高居全球第6。
張金鶚教授說這項數據是計算全台灣地區房價,若只看台北地區,排名還會更前面,不輸香港,但香港、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遠高於台灣,因此台北地區人民其實滿痛苦的。

以上是五月第一天的一則台灣新聞摘要,以下是我引用華爾街日報的同一天的報導(中英文皆有,只不過華爾街引述相同來源時,沒有把台灣放進去),顯然台北的房價不是最貴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台北的房價是漲得比較兇的.更重要的是,還要繼續漲嗎?如果台北房價不是最貴的, 繼續追價合理嗎?如果漲聲熱烈,就表示經濟實力強大嗎?賺錢少的人就應該敵視買得起豪宅的人嗎?這些顯然都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可以掌握的趨勢.
我個人的立場是,我喜歡民主政治,因為每個人發展的機會比較多,但民主政治固然是少數服從多數,不過, 權力最後永遠是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所以這群擁有權力的少數菁英,他們的思考能力與視野就很重要.
別忘了,希特勒是選出來的.
別忘了,美國的國父華盛頓是大地主,是當時的富豪, 但他堅持只當兩屆總統,繼任的Thomas Jefferson也跟進,形成了憲政慣例.
民主政治的領袖"在想甚麼"會決定社會的發展,台灣的房價過去三年的"成長"還是"成漲",以及會持續多久,是由台灣政壇領導者的思考決定.
最近油電雙漲後,我僅看到央行總裁彭淮南立即注意房價波動,並有行動能力戳破建商的炒房做為.其他的政治菁英則沒有反應.這讓我緊張了,因為沒有思考力,也是一 種思考,只不過後果是大家要承擔!

以下是華爾街的:"全球最貴的不動產"原文
If you think real-estate in Manhattan or San Francisco is expensive, consider Monaco.
The price of real-estate in Monaco ─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locale ─ is now an average of $5,408 a square foot, according to a report from Citi Private Bank and Knight Frank, the London real-estate firm. Spending $1 million will get you a 200 square-foot closet presumably without a water view.
The second most expensive locale is Cap Ferrat in the south of France, at more than $4,800 a square foot. That's followed by London, at $4,534 a square foot, and then by Hong Kong, at $4,406 a square foot.
New York is a relative bargain, coming in at number 17, at more than $2,161 a square foot (this seems to be a little high, even for Manhattan). The only other U.S. locations on the top 50 are Aspen, at number 39, with $974 a square foot, followed by Telluride ($760 a square foot) and Miami, at about $580 a square foot.
Here is the list of the Top 10
LOCATION AVG PRICE PSF
Monaco $5,408
Cap Ferrat ─ $4,800
London ─ $4,534
Hong Kong (houses) ─ $4,406
Courcheval 1850 ─ $4,081
St. Moritz ─ $3,951
Gstaad ─ $3,701
St. Tropez ─ $3,600
Geneva $2,959
Hong Kong (apartments) ─ $2,625
By Robert Frank
如果你認為曼哈頓或舊金山的房價很貴﹐看看摩納哥你就知道還有更貴的。
花旗私人銀行(Citi Private Bank)和倫敦房地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的報告顯示﹐全球房價最貴的地方是摩納哥﹐目前均價為每平方英尺5,408美元。也就是說﹐花100萬美元你只能買到一個200平方英尺(約19平方米)的小房間﹐而且應該是不帶水景的。
排名第二的是法國南部的費拉角(Cap Ferrat)﹐每平方英尺價格超過4,800美元。其次是倫敦﹐每平方英尺4,534美元﹐再次為香港﹐每平方英尺4,406美元。
紐約的房價相對比較便宜﹐排在第17位﹐均價在每平方英尺2,161美元以上(這個價格似乎有點偏高﹐即便對曼哈頓來說也是一樣)。美國其他地區房價唯一進入前50位之列的是阿斯彭(Aspen)﹐排在第39位﹐每平方英尺價格974美元﹐隨後是特柳賴德(Telluride)和邁阿密(Miami)﹐兩地房價分別為每平方英尺760美元和每平方英尺580美元左右。
以下是全球房價最高的10個地區
位置 每平方英尺均價
摩納哥 5,408美元
費拉角 4,800美元
倫敦 4,534美元
香港(別墅) 4,406美元
法國高雪維爾1850 (Courcheval 1850) 4,081美元
瑞士聖莫里茨(St. Moritz) 3,951美元
瑞士格施塔德(Gstaad) 3,701 美元
法國聖特羅佩(St. Tropez) 3,600美元
日內瓦 2,959美元
香港(公寓) 2,625美元
By Robert Frank   華爾街日報

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戴忠仁


這是引自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看來東方人與西方人對於有錢人的刻板印象差不多!

關於富人和超級巨富的傳說故事總是如此之多。有的人會有這樣一種印象﹐有錢人只去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店(Saks Fifth Avenue)和拉夫‧勞倫(Ralph Lauren)的精品店裡購物。事實並非如此。富人們可能會在某些時候不可思議地節儉﹐又在另一些時刻大肆揮霍。根本難以預料。


我有個做對沖基金的朋友﹐只要不讓他去停車﹐我還是很喜歡和他一起出門的。這個十足有錢的家伙﹐在飯桌前總是那麼地慷慨、風趣、不拘小節﹐卻會斷然拒絕支付區區35美元的車位費。他會不知疲倦地在街區之間兜圈子﹐花上一個小時也在所不惜﹐直到在馬路邊找到一個公共停車位為止。這真要把我逼瘋了。

可笑吧?但其中確實包含著一些值得認真一議的問題。在美國﹐有270萬個非常富裕的家庭﹐每年掙得超過250,000美元的收入。他們這個群體的家庭年收入總量在1.5萬億美元上下﹐而其家庭淨資產總量則接近23.3萬億美元。可想而知﹐這群人的消費動向﹐就決定著經濟的走向。而如果你瞭解他們的消費模式﹐就很可能在尋找投資機會時比別人領先了一步。不過﹐就我這位做對沖基金的朋友而言﹐富人們會把錢揮霍在什麼地方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

在那些極其富有的美國家庭當中﹐超過三分之一 ──準確地講﹐是35%──的受訪者打算在2012年里多花錢。而如果經濟如目前這般持續向好(基於對美國經濟走向的不同預期﹐這組調查對象被平分為持樂觀態度和悲觀態度的兩組)﹐他們的消費增幅甚至可能比12個月前要顯著得多。沿“財富金字塔”稍向下移﹐那些經濟狀況被認定為“殷實”的受訪者(有5850萬戶美國家庭的年收入達到100,000美元以上)略顯謹慎﹐其中27%的人想要敞開花錢﹐而69%的人打算保持現狀﹐只有4%的人打算切實削減自己來年的花銷。

這份情報來自誕生至今已有35年的益普索‧門德爾松富人調查(Ipsos Mendelsohn Affluent Survey)﹐是最受媒體界歡迎的信息源之一。這個調查項目透過其影響深遠的“年度報告”(Annual Report)及其把脈月度變化的“晴雨表”(Barometers)﹐提供了對富人群體的詳盡觀察。以下便是我在益普索‧門德爾松調研當中發現的一些關於富人的詭異數據:

──在5850萬“殷實”的美國家庭當中﹐今年準備投資“股市/共有基金”的僅佔27%﹔相比之下﹐有4420萬戶家庭打算“觀光或旅行/度假”﹐佔總量的76%。

結論:如果你打算買股票﹐考慮一下投資旅遊及休閑產業吧。

──住房市場或許是在下行﹐但較之於股票市場﹐房地產對那些富裕的家庭仍是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場所。多達2450萬戶、佔42%的富裕家庭打算對他們目前的房屋進行“重新裝潢/變換結構/整修戶外”。但他們對購置更多房產的想法倒是不太感冒。只有8%的富人想在今年“購買或建造”一處新房。

結論:房屋改造業的股票可能比那些單一從事房地產交易的股票更適於投資。

──我最喜歡以下這些足以破除神話的陳述:絕大多數巨富和殷實家庭在沃爾瑪(Walmart﹐74%)、塔吉特百貨 (Target﹐73%)和家得寶(Home Depot﹐63%)購物。這與他們在布克兄弟 (Brooks Brothers﹐6%)、蒂芙尼(Tiffany & Co.﹐5%)、DKNY(3%)、巴寶莉(Burberry﹐2%)和路易威登(Luis Vuitton﹐2%)的消費狀況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富人們還是優惠券的使用大戶﹔其中有71%戶家庭每個月都用紙質優惠券﹐54%戶家庭每月用網絡優惠券。

結論:你要謹慎選擇零售業的股票。眼下我聽到太多“常識”聲稱﹐奢侈品行業的股票是“最安全”的﹐因為當中等收入家庭被三振出局時﹐富人們這方面的消費還在持續。這麼講也有些道理﹐但在實際情況中﹐兩種人群之間的區別遠比此說法所認為的更加微妙。誠然﹐有錢人喜歡把錢花在漂亮的小玩意兒上﹔但是﹐正如前文中的數據所顯示的﹐他們也並不喜歡當冤大頭﹐並且總會找機會討價還價。

──與流行觀念截然相反的是﹐有錢人不總是明智的投資者。我遇到過一些深諳金融市場之道的人﹐也認識其他很多對此真的一無所知的人。有這樣一條有關富人財商的真實寫照﹐我認為完全可信:只有8%的有錢人知道私募股權融資(Private Equity﹐下稱PE)公司是做什麼的﹔大約26%的富人認為自己對PE“還算熟悉”。也就是說﹐富人當中有足足67%的人﹐對於PE公司如何通過收購、改造、出售公司來掙錢﹐是兩眼一抹黑的。

結論:大眾對於富人的刻板印象﹐就像對窮人的成見一樣普遍存在。

而二者都源自無知。

原文: Barron's 周刊 Richard C. Mor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