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29

My phones 戴忠仁



人是喜新厭舊的,I Phone和我相戀的時間很短.第一代I Phone我用了一個月後, 就跟她分了.因為觸控式輸入按鍵太沒fu了.

今天看華爾街日報說,有人預測大賣的 I Phone會因為數量過多,而導致消費者冷感.也有專家認為
只要應用程式不斷推陳出新,I Phone依然會持續暢銷.

回顧我用過的手機,坦白說,有些還真"酷"











Nokia的communicator 系列是我最喜歡的,雖然體積大,但好用極了.
Nokia 9500 Communicator 整合了最常見的辦公室解決方案,包括電子郵件、個人資訊管理、個人電腦資料同步更新、上網瀏覽、垂直企業應用軟體、甚至文件、試算表與簡報製作,讓行動通訊專業人士可利用通勤或出差時使用。

我是從2001年開始用Communicator系列,當時型號是9210,聽說當年代理商第一批只進口7台進台灣,我十分訝異,但真的在台灣很少見.隨後9500 9300等型號取代了9210,不過,在台灣還是少之又少,也因為它的功能強大,所以I PHONE就嚇不了我.可惜Nokia判斷錯誤,沒有持續跟進,導致今天是蘋果的天下.





上圖的Serene 是我用過最貴的手機,2008年在新加坡花了近六萬新台幣買的,但現在還在使用.
這手機看來像粉盒,打開時輕輕一推,就有油壓會溫柔的打開盒蓋,看過的人都好訝異.這是以工業設計著名的丹麥Bang & Olufsen 與韓國Samsung 聯手推出的.
Serene 的 Keypad 及屏幕的位置就跟傳統摺機剛好相反︰Keypad 及揚聲器在上方,而屏幕跟麥克風則放在下面,這樣就可以避免用家的面油沾到屏幕上面。Keypad 採用圓形排列,中間設有一個用姆指操作的滾輪,可以用來控制手機的大部分操作。屏幕則採用一個 2.1" QVGA TFT LCD,並且以傳統的文字介面顯示。兩塊面板以一個精緻的鋁制鉸鏈互相連接,除了美觀之外,開合的動作亦相當優雅。 Serene 的提示聲音及鈴聲亦都是特別設計,讓人一聽就知非同凡響。
Serene 的功能以實用性為前提,機側設有一個 VGA 鏡頭,同時亦設有藍芽傳送功能,但是就不設插卡。通訊功能方面,Serene 支援 SMS、EMS、MMS 及 WAP 2.0,亦可與 Outlook 同步電郵.
目前在台灣,我沒見過有他人用過,所以也很傷腦筋,因為連Bang & Olufsen 的代理商也沒進貨,所以要更換小零件都沒轍.聽說在美國Serene的二手市場價格都很高.看過Bang & Olufsen產品的人,都應該會同意,台灣的設計創意真的必須要多用心.








看起來像計算機吧?這是Samsung的 P308手機




皮套有充電與蓄電功能

我在香港買到這支手機,我也覺得十分好用,小巧但功能不錯,甚至通訊錄都可以存上上千筆資料.
台灣也很少人用,倒是中國大陸有陣子賣得不錯.
P308厚度僅 8.9mm 如信用卡般大小,卻內建百萬畫素相機、80MB 記憶體、支援藍芽、USB,一點都不陽春,後來我才知道2006年時代雜誌評選的十大科技產品之一,就有P308!
如果你之前用過P308就會明白,高麗棒子真的很認真.
我的P308被同事弄丟了,到現在我都還在懷念.







































2012/4/28

能喝的香港人 戴忠仁




廣東人甚麼都吃之外,也很能喝,華爾街日報的一份最新調查報導顯示,香港人最能喝!而且不是一般的能喝.

法國貿易組織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委托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 Research)所做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香港人均葡萄酒消耗量比亞洲其他任何地區都要多得多。在這項調查研究的最近年份2010年,平均每個香港人喝掉4.7升葡萄酒,相當於6.3瓶,較日本和新加坡的平均消耗量高出一倍,是中國內地1.1升人均消耗量的四倍多。

香港人還喜歡喝香檳:2010年,香港消耗的香檳酒及其他氣泡酒是亞洲其他地區消耗量的兩倍多。

亞太區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首席執行長多米尼克•海裡亞爾•杜布雷伊(Dominique Heriard Dubreuil)說,自從政府2008年取消進口關稅後,香港人對葡萄酒的興趣就開始激增。她說,如今,香港不僅成了當地葡萄酒消費的中心,同時還是葡萄酒進入中國內地的入口。

2007年到2010年四年間,香港的葡萄酒消耗量增加了近一倍,預計將在未來四年增至六升。

不過,在挑戰世界頂級葡萄酒消耗國之前,香港還任重道遠。法國依然是世界第一葡萄酒消耗國,人均消耗量54升,意大利緊隨其後,人均消耗量為53升。美國位列第15,人均消耗量12升。

雖然與法國相比,中國13億人口2010年的人均消耗量微不足道,但中國現在卻是第六大葡萄酒消費國,排在英國和阿根廷之間。一旦2011年的數據最終出爐,預計中國將超過英國奪得第五的位置。

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需求,中國的葡萄酒制造商正在提高產量。中國去年首次超過澳大利亞,成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

杜布雷伊說,這和50年前的美國有點類似;地方生產是一個重大因素;消費者總是覺得他們應該首先信任本國產的葡萄酒。

原文:http://cn.wsj.com/big5/20120323/sfd081415.asp

2012/4/15

可怕的全球第一"呆"

可怕的全球第一"呆"     戴忠仁


這是報紙的新文摘要:
國內失智人口成長速度驚人,增加速度甚至超越全球。

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民國一三五年國內社區失智人口將突破六十二萬人
世界各國平均每廿年失智人口才會增加一倍,但台灣增幅卻達二.一、二.二倍,是很大的警訊。
由於罹患失智症機率會隨年齡倍增,八十五歲以上長者幾乎每三到五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機率高達三分之一,等於每個人都可能罹患失智症,更對家屬造成沉重負擔。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二○一○年台灣平均每七名青壯年照顧一名老人,但五十年後,平均每一.二個青壯年就必須照顧一名老人。




幾年前,有一部影片"失憶老人院"在台北參展,看過的人一定覺得可怕又難過.
Allan King以紀錄片方式,呈現一群居住在醫院的老人們有著共同的問題,就是記憶的衰退.
年老的Max遊走在醫院裡,總是找不到自己的房間。他常常在長長的走廊迷路.
當Max過世後,他最親近的Claire卻怎麼也記不住這個噩耗.
當人們告訴她Max已經過世了,她哭得無法控制,她說Max是她最好的朋友
第二天,Claire又忘記Max已經過世,Claire又再度哭泣,再度問:
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Max已經死了?..........................
讓人不勝唏噓,不是嗎?





                                    失憶老人院的導演Allan King

.

2012/4/14

鐵達尼號船難百年之謎與追憶

    

鐵達尼號船難百年之謎與追憶     作者:戴忠仁

號稱永不沉沒的豪華郵輪鐵達尼號在整整100年前的4月10日,從英格蘭南安普頓 (Southampton)啟航,駛往紐約市,但她永遠沒抵達目的地,4月15日鐵達尼撞上冰山而沉沒,1514人死亡.首航也是Titanic的終結之旅.


紐約市曼哈頓的南街海港博物館(South Street Seaport Museum)舉行了「鐵達尼號船難百年之謎與追憶」(Titanic at 100:Myth and Memory)特展.我還沒去參觀,但我十分注意這次活動,原因很簡單,鐵達尼號是極少數讓我落淚的電影!

鐵達尼號是當時世上最奢華的郵輪,她的船難卻也當即透顯出人性之善與醜陋.電影中那幕海上只有黑暗與淒冷, 女主角凱特溫斯絲蕾在浮板上醒過來,卻發現她的愛人李奧納多已經凍僵再也喊不醒了.

船已沉沒, 當兩人牽手撐過船陷汪洋的危機,共同浮沉海面等待救援, 彼此還期許未來,"希望"是那時所有的動力,但浮板太小了,容不下兩人.太累了,只不過瞇了一下,兩人就此天人永離.當凱特溫絲蕾告訴李奧納多, 她會好好活下去,並勇敢的放掉李奧納多的手,讓他載浮載沉消失在黑夜中.....,那一幕一直在我心裡角落徘迴著.

瀏覽了一些這次特展的照片,鐵達尼是人們製造的無數船隻之ㄧ,她卻以"消失"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




                                                        


                                                          


                           
        圖片來源:  http://www.timesunion.com/news/slideshow/Titanic-exhibit-41496.php#photo-2803059 
                                                                        

2012/4/7

台灣奇蹟






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兼財政暨人力部長四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政治聯盟舉辦的論壇上說,新加坡對外國人才需持開放態度,否則就會面對人才流失的問題。




他並指出,如果也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重演「台灣故事」(Taiwan story),喪失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尚達曼引述一項針對台灣人才移動所做的調查表示,台灣人平均薪資下降,原因在於台灣對於外國人才採閉關政策。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調查發現,台灣人過去十多年的平均名目所得增長有限;如果再加入通膨因素,實質所得更大幅減少。同時台灣最優秀且最聰明的人才正移往國外,尤其是大陸,以及美國和其他國家。



會中一名卅歲的男子提問,有許多外籍的大學畢業生在新加坡以低薪求職,相對壓迫到本國畢業生的薪資。尚達曼回答,新加坡將維持開放,在經濟上就能有傑出的表現。阻止外國人才會讓國家失去競爭力,結果只會弄巧成拙。







台灣的經建會副主委單驥強調,新加坡副總理的一席話,我國應以虛心態度看待。單驥提出數據,台灣國中畢業生中,有98%以上進入高中職教育體系。高中畢業生超過95%繼續進入大專院校就讀,高職畢業生也有80%進入相關科技大學,顯示台灣人才素質極高。







諸位我不太懂,經建會官員的意思是,大家都能念大學,所以素質好,那把念大學也列為義務教育不就得了,我們就可以成超級強國.







你如果現在去問我們外交部的說法,一定是等收到駐外人員的完整報告後再研究.







你去問還在找工作的社會新鮮人(其實是去年就已經畢業)的看法,很多人會回答,現在企業界給的薪水太低,問他會有多少貢獻度,他會說,我才畢業,進到適合的公司後會好好學習.



奇怪了,那以前在學校所為何事?



台灣奇蹟越來越多了.


2012/4/5

公子的才與情 作者:戴忠仁

執筆此篇文稿之際,正是電影”鐵娘子”熱烈上映之時,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是一位雜貨店老闆之女,但她所締造的輝煌紀錄,在英國首相之列中,恐怕將是後無來者.柴契爾夫人拜訪中國時,北京當局精心挑選了一批禮物送她,其中一幅畫是女性畫家潘素的傑作,沒有記錄顯示,柴契爾夫人知曉潘素的傳奇人生.在13歲那年潘素被繼母賣到歡場,從此在風塵打滾,直到她遇見一位有婦之夫後,她的人生從此改變.



潘素的老公是張伯駒,人稱”民國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是張學良、袁克定—袁世凱之子、溥侗—成親王永瑆的曾孫).許多人認為張伯駒是民國初年第一收藏家,事實似乎也是如此.李白唯一的真跡”上陽台帖”是張伯駒送給毛澤東後,再轉送北京故宮.中國歷史上保存下來的第一位女畫家宋代楊婕妤的”百花圖”,是張伯駒捐給吉林博物館的.張伯駒自號”春游主人”這是因為他賣了一幢宅院(原李蓮英的故居)給輔仁大學後湊得一百四十兩黃金,買下了天下第一畫卷--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 這幅圖現在是北京故宮的珍寶之一. 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卷軸畫,更是中國存世最早的的山水畫.比王羲之作品還要早的西晉陸機所寫”平復帖”是張伯駒花了四萬大洋向溥心畬買來的.張伯駒的鑑賞能力與品味,曾經被著名的畫家劉海栗譽為”當代文化高原上的峻峰”.張伯駒的父親張鎮芳是清末最高階的鹽官,也參與創辦中國鹽業銀行,所以張伯駒曾是銀行董事.不過,如果職業欄可以有”公子哥兒”的類別,那張伯駒必是典型代表.

中共早期的交通部長章伯鈞之女章詒如,曾經有過一段對張伯駒的回憶,我認為最能顯示張先生的公子哥兒個性,”解放後張先生看上了一幅古畫,出手人要價不菲。而此時的張伯駒,已不是彼時的張公子。………。張伯駒見妻子沒答應,索性躺倒在地。任潘素怎麼拉,怎麼哄,也不起來。最後,潘素不得不允諾﹕拿出一件首飾換錢買畫。有了這句,張伯駒才翻身爬起,用手拍拍沾在身上的泥土,自己回屋睡覺去了。”會跟老婆撒嬌的張伯駒第一次在上海煙花巷見到潘素就驚為天人.潘素也對張伯駒傾心,不過,當時潘素已是一位將領的禁臠,因此遭到軟禁,最後兩人歷經艱難才成功私奔.潘素開始在張伯駒安排下學畫,也開啟她的藝術生涯.

有一年張伯駒在上海遭到歹徒綁架,多虧潘素穿梭黑白兩道尋求援助方脫險,同時,也守住了張伯駒不得變賣收藏的原則.中共政權成立後,規定只能有妻不能有妾,張伯駒選擇了潘素為唯一的張太太,也真的開始相依為命.文革期間,張伯駒和潘素被送去勞改,不料地處偏僻的生產大隊不收也不理老夫婦倆,張潘二人設法回到北京 ,這對以前住王府豪宅的夫婦卻成了”黑戶”,別說沒有當年買畫的金條,連過日子的糧票、油票都沒得領,必須靠友人接濟才行.1982年2月,張伯駒感冒住院,潘素哀求院方換房被拒,理由是”不夠級別,不能換”.四天後,84歲的張伯駒留下67歲的潘素先走了.10年後,潘素病逝北京.



“百年夫婦百年恩,縱滄海,石填難數。白頭共詠,黛眉重畫,柳暗花明有路。兩情一命永相憐,從未解,秦朝楚暮。”這是張伯駒晚年寫給潘素的詞,張伯駒將國之重寶都送給了博物館,他和潘素四十一年的相扶相持則是他永久的私藏.

 





Posted  5th April 2012 by 戴忠仁












2012/4/3

周杰倫拍到的真相

周杰倫拍到的真相




周杰倫果然聰明,他說他尊重記者, 但狗仔就是欠揍!

其實台灣的狗仔都是媒體從業人員,只是周杰倫一語抓住了台灣

民眾內心對新聞媒體愛恨交織的情懷.



我不認識周杰倫,但本來就很欣賞他,我們有共同的朋友,也早就知道周杰倫很重義氣,所以當他在宜蘭與狗仔槓上後,不但反拍狗仔並自製”凍新聞”的影片post在網站上後,我特別上網瀏覽,坦白說,藝人或許多政商界名人甚至警界會因為採訪問題和媒體衝突我並不會訝異.過去國外的狗仔和被拍對象火爆衝突之例屢見不鮮.不過,這次我在影片中看到我甚為驚訝的鏡頭.



周董所post的影片中顯示被稱為狗仔(蘋果日報的編制叫做特勤中心)的記者,一直不斷遮掩自己的面目,我的訝異無法言語.



蘋果日報已經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為何在那裏服務的新聞從業人員會不敢曝光?



是因為蘋果為不入流的媒體?可是連陳文茜 趙少康 南方朔等人都在蘋果寫文章呀!



是因為狗仔的身分曝光,未來工作不方便?這似乎是香港警務處情報科的人員才會有的顧忌,如果怕曝光而有損以後的工作,他們也不應選擇與採訪對象和商家近距離的方式接觸呀.



是因為狗仔跟拍的工作內容讓自己心虛?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尊嚴,甚至羞於見人?



很久沒進新聞部了,有多少比例的新聞記者是需要戴墨鏡和鴨舌帽的?

世界真是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