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天下雜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天下雜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11/15

"我不能因為別人強大,就不發展"

"我不能因為別人強大,就不發展"
這是一篇極精彩的訪談,天下的記者做足了功課,
受訪者的談話更可看出自信也早就準備好要面對東西方媒體.
「你不對大陸開放投資,我只能去台灣挖人」,
趙偉國這句話引起台灣媒體注意,我可理解,
但如果你是企業界人士只在乎這句話,就和台灣政府一樣無知的自大,
紫光真正值得注意的重點在趙偉國所說的:
"我不能因為別人強大,就不發展"
這不僅是中國大陸的企圖心,
事實上,日本 韓國 越南都是如此.
人才被挖走晃一下,沒企圖心鐵定垮。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2030&from=line

2015/11/4

讓老師先開始否則永遠都在談教改


讓老師先開始否則永遠都在談教改

奧地利小學生要學習的25件事
作者:教育部駐奧地利代表處 ,天下雜誌
什麼是上學最重要的事?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日前提出了25件小學生應該要學習的事,除了基本的書寫、語文與算數能力,也提醒小學生,如今班上同學可能是難民的小孩,如何與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同學相處,是當今一門重要的學習。
奧地利小朋友上學後應學會下列的25件事:

1.認知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能力都不同。有些人在某些事上比自己要強,而自己在某些領域比別人好。要能調整心態,學習自知之明。

2.學習英語。不少小學生在小學畢業 (10歲) 時已經能很流利地聽、說英語。

3.要會算帳。小朋友們仍然要會算數,並算到幾百萬。

4.學習上網。時代不同了,禁止孩子們上網是行不通的。要讓小學生們自己能認識上網技巧,以及網路上的各種危險,使網路成為有用的生活工具。

5.世界觀。小學生應該瞭解自己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從自己的家、城市、國家、擴展到地球、太陽系至宇宙。

6.社交能力。除非是讀了某種貴族私立學校,要不然孩子們在小學應該學習到如何與不同背景、不同理念、不同價值觀的同學相處。特別目前在奧地利平均每6個班級中就有1個班上有難民的小孩,這是很好的人生學習。

7.小心謹慎並有紀律。無論在家裡是不是公主或王子,在學校都要學習自我管理,對自己的事情與物品負責任,就由管理文具與書本開始。

8.學習書寫標準化的字體。除了拉丁字母的印刷體外,也要學習「奧地利學校標準手寫體」,雖然長大後,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書寫自己的字體。在電腦鍵盤的時代,用手寫字仍然是大腦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

9.學習團體生活,成為班上合群的一分子。雖然個人的自我很重要,但也還是要具備主動在團體中合作的能力。

10.問候他人。為什麼小朋友普遍不喜歡問候別人,至今仍然是個謎。

11.環保意識。進入小學後,最先學到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保護地球,就從垃圾處理開始。許多孩子們上小學後就開始擔心地球被破壞、害怕生活環境的毀滅,令家長印象深刻。

12.認識自己生活的城市。透過各種參觀活動瞭解城市的美麗與危險,學習如何在城市中安全地活動。

13.對大小與尺寸產生概念。學習度量衡的單位、測量的技術。

14.對閱讀產生興趣。

15.基本的性知識。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如何生出來的。至於性教育在小學階段要教到多詳細,仍有許多爭議。

16.手工藝。這可能是小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了。小朋友們學習如何織地毯、做相框……發揮想像力,獲得操作各類工具的能力。

17.瞭解自己的成長史。特別是有不幸童年的孩子 (例如難民的孩子),在學校會得到輔導,正視痛苦的經驗,正向面對人生。其他的同學也藉此學習認知,和平與幸福不是理所當然的。

18.學習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

19.重視自己的一些想法。當孩子們對國家、社會與文化有些想法時,大人們要順勢輔導,讓孩子們有自信心。

20.認識自己的極限。自己想像能夠與小鳥一同飛翔的日子過去了。

21.運動與體力。現代的孩子活動得愈來愈少了。

22.記憶與背公式。雖然死背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但背頌文字或如九九乘法表等數學公式仍然是有一定的必要的。

23.在學習中找到快樂,為未來的競爭做準備。

24.創作。孩子們都有想像力,在學習閱讀與書寫文字的同時,與自己的想像結合,寫出自己的小說。

25.在眾人面前演說的能力

10月19日 10:08

2015/7/11

媽寶社會的後遺症—孩子變消極(二)


媽寶社會的後遺症—孩子變消極(二) (原文天下雜誌550期)

台灣年輕人喜歡讀研究所、晚入職場,所以很慢才感受到美國高中畢業生的心情:那是第一次要了解不在家的時候,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社會要扮演什麼角色?想參加什麼團體?人生怎麼過不會浪費?
我在台灣有機會見到台灣優秀的高中生,去年見了一群建中、北一女、中山的學生,他們都想申請到香港讀大學。最有趣的是家長都陪著來,而且讓我震驚的是,學生自我介紹時,父母已開始說:「不,你應該說這個」或「不不不,他不喜歡鋼琴,他是要做商的、要當醫生的。」結果孩子們就不說話了。孩子們為什麼不說話?我覺得這些年輕人不是消極地不表達,只是沒辦法控制這些父母。當我請父母到外頭等待,忽然間,學生變得非常積極踴躍發問:在香港讀書,容易交朋友嗎?畢業後能留下工作嗎?台灣人在那裡有什麼優勢?有些問題都比父母好很多。
7月7日 17:25

2015/7/6

不要媽寶社會


不要媽寶社會(一) (原文天下雜誌550期)
林夏如代表哈佛校友面試亞洲學生,也因高盛合夥人身分,看過數萬份履歷。她能在短短幾分鐘閱讀履歷表的過程,看到台灣人才在世界競爭光譜上的優缺點。

一般台灣學生暑假很少實習或工作,這很明顯,因為他們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二十三歲才開始。
如果大陸學生暑假沒有上班的話,一般都會去上個暑期學校或者早一點申請研究所課程.
而美國學生會非常驕傲,自己開了三家公司,一家賣掉了,兩家沒有成功,他一定會這麼寫的,或者他在學校組織了兩個學生團體。對我們來說這就是領導的經驗。
不論學校或企業,頂尖人才,最重要的是人格和價值觀,是否誠實、肯幹、冒險。
7月6日 下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