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秋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秋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7/13

蕭蕭 蕭蕭已二毛—風流的唐伯虎 戴忠仁


不久前有人拿了六幅已散的「春宮畫」冊頁向我兜售,並說該冊頁是唐伯虎的作品,又說只有唐伯虎的筆力和加上有錢有閒去風流,才能畫出如此精細之春宮,聽得我差點把喝的普洱茶全都噴在畫上。

唐伯虎點秋香大家都熟悉,不過,根本沒這檔子事兒,歷史上的秋香不是婢女而是妓女;而且秋香的年紀比唐伯虎還長二十歲以上!秋香姓林名奴兒,秋香是她的號,據說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金陵(今南京)的名妓。因此,當然有很多人點她的檯。不過點秋香最早的版本是說,秋香有天走在路上,瞥了小夥子一眼,這位名叫陳元超的蘇州書生就被電到了,然後設法喬裝書僮混進大戶人……,最後娶得秋香,以上劇情和我們現今所知相仿。這是明朝的王同軌在他的小說「耳談」所撰寫的點秋香原始版本,到了明朝末年的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唐伯虎就取代了陳元超。馮夢龍一生考試屢考屢敗,考到57歲才靠候補成為貢生,61歲才當上一名知縣,至於真實世界的唐伯虎其功名之途更坎坷,官沒當成還被關進牢裡。

唐寅是在參加全國會考時,因為同伴涉及賄賂加上官場內鬥,唐寅遭到牽連因此入獄,雖然後來被釋放,但他也無意於仕途,回到老家窮到老婆都離他而去,幸而他會畫畫,靠著賣畫的錢,他落腳在一處名為桃花塢的地方蓋了一處住所,整日喝酒和寄情書畫,他還寫了首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複日,花落花開年復年」這恐怕是唐伯虎一輩子和「桃花」最近的時刻。進出他門戶的沒名女人,倒是有名男人,如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人。他們也是唐伯虎的金主,因為唐寅花錢的本事比賺錢大,經常向文徵明等人周轉才行,這和眾人印象中的瀟灑倜儻迥然不同,而且也顯示當年他的畫也賣得不好。

據說唐伯虎的出生時辰正巧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因此被取了「寅」這個名字,伯虎是他的字,寅年是虎年,伯是長的意思,長子唐寅就被起了伯虎的字,但是現存的唐伯虎書畫中,出現伯虎與白虎兩種不同印章,曾有人著稱, 唐伯虎在父母、妻子、兒子、妹妹相繼都離開人世後,就改稱白虎,這種說法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顯然改名字也沒時來運轉。因為唐寅還差點惹來殺身之禍。

明武宗的叔叔寧王朱宸濠曾網羅唐伯虎為門客,一度自認要鹹魚翻身的唐伯虎後來發現,寧王意之所以廣納人才是為了要發動政變,唐伯虎最後是靠著裝瘋賣傻,渾身酒臭,被認為是無用的廢人後才得以脫離寧王府,朱宸濠最後果然因武裝叛亂失敗而被斬。之後的唐伯虎也繼續酗酒為樂。

嚴格說來秋香是唐伯虎的師姐,因為兩人畫畫的師父都是沈周,明朝的典籍中還有沈周為秋香畫了一幅畫的紀錄,至於秋香本人的繪畫造詣無法得知,但是唐寅畫美女的確有幾把刷子。

台北故宮的「 班姬團扇圖」、「仿唐人仕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王蜀宮伎圖」都可看出唐寅在人物畫所付出的努力,這幾幅畫中的女性有相同明顯特徵,削肩狭背,柳眉樱髻,但是這些是女的額頭、鼻子、下巴都是塗白,也就是所謂「三白」,簡單的說,這些女性是明朝人喜歡的身材,臉妝則是從唐朝就開始流行的造型。

唐伯虎連死後都是祝允明、王寵、文徵明等人湊錢才得以安葬,所以他生前既沒有追過秋香的浪漫史,也沒在青樓流連的本錢,很多人說唐伯虎因「經驗豐富」所以成為畫春宮畫的高手,全是掰的!

看我差點激動噴茶的老闆指著露毛的絹本春宮畫說:「難得吧!?」我問:「知道唐伯虎寫過,『滔滔 滔滔醉一宵 蕭蕭 蕭蕭已二毛』的詩嗎?」老闆誇我學問好,直說要不是春宮冊頁已散,否則那首詩可能題在上頭,我又喝了一口潽洱,起身告退,就是提不起勇氣跟老闆說,那二毛指的是頭上的黑頭髮與白頭髮!
























北京故宮博的王蜀宮伎圖 台北故宮藏仿唐人仕女圖
































2011/3/3

此琴可待等鈔票


撰文/戴忠仁

日前去看了周董演的”青蜂俠”,劇中有一幕是周董教卡麥蓉彈琴,我以為下一個鏡頭會是周董與金髮美女裹著棉被,結果導演的安排居然是卡麥蓉不鳥我們的周董,這種傷人自尊的腳本周董應該拒演.話說東晉時期,有一位我的先祖戴逵,他書畫一流,琴藝更是不在話下,戴逵深居簡出,不謀仕途,當時的武陵王司馬晞幾次派人邀戴逵去王府演奏,但都遭到拒絕,最後被煩得火了,戴逵當著拿厚禮來邀的使者面前,把琴摔個粉碎大喊” 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我不是王府養的藝人,少來煩我),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戴逵破琴”,只是我這本家祖先也太衝動了,因為古琴超貴!別說是東晉的琴,2010年中國大陸的北京保利秋拍,一把北宋徽宗的琴就以一億三千六百六十四萬人民幣成交!

周董的鋼琴是彈的,古琴是撥的,古琴到底起於何時,目前無可靠資料.有人說伏羲是古琴發明者,這固然是傳說,不過三千年前的詩經就已有“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的描述.曾侯乙墓的發現,也讓我們看到兩千五百年前的古琴實物,法國的吉美博物館有一尊北魏時期的石刻佛像,菩薩姿態優雅的彈琴,看了讓人都覺得餘音繚繞,我猜那把琴比較接近戴逵所用的琴.

2003年7月大陸嘉德拍賣以人民幣346.5萬賣出了當時天價紀錄的古琴,那是一把首次出現在拍賣市場的唐朝古琴—九霄環佩,據稱全世界有二十把唐朝古琴,唐朝有專門製作古琴的作坊,以雷氏家族的作品最出名,其中又以雷威的製琴最頂尖,而其代表作是”春雷琴”.

台北故宮有一把春雷琴,查閱台北故宮提供的資料真寥寥可數,這原本不是故宮舊藏,而是張大千先生所遺贈的,張大千是在西元一九四九年前買進的,他認為這是唐朝的春雷琴,不過,有人持懷疑論點.

春雷琴讓許多古今名人都瘋狂和迷惑.宋徽宗是其中之一,他設置了”萬琴堂”專門收藏名琴,其中春雷琴就是最出名的一把,宋徽宗弄丟了江山,也失去了名琴,金章宗完顏璟雖是出身北方的少數民族,但漢化很深,他把戰利品春雷琴視為第二性命,臨死前要求把春雷琴一起陪葬,結果埋進土裡十八年後,春雷琴竟然重出江湖又成為元朝的宮廷收藏,幾經輾轉到了明朝之後就消聲匿跡,沒想到五百年後,張大千說他買到了春雷琴.中國大陸的旅順博物館則在一九六零年代就已宣稱春雷琴是他們的館藏,只是專家瞧過後,只確定那是唐朝所製之琴,但是未必是宋徽宗所珍藏的原件.北京也有春雷琴行蹤,古琴行家鄭瑉說他的春雷才是真的,他的來源是已故琴家汪孟舒,而鄭瑉中稱汪孟舒是從他師父那兒獲得這傳家之寶,再往上推只能據說這把琴是從滿清裕親王府流出的.

03年嘉德賣出唐朝的九霄環佩琴後,緊接著在同一年,名玩家王世襄收藏的唐朝古琴—大聖遺音以八百九十一萬人民幣拍出,據我所知買家是一位台灣電子業的老闆娘.王世襄當年把三件首飾和一部珍貴書籍去當了五兩黃金,又加上她媽留下的翡翠戒子三枚,才買到大聖遺音,可見王老對這把琴的重視.

同樣是大聖遺音,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北京故宮也有一把唐琴大聖遺音,原本就是清宮舊藏,沒想到放在庫房多年後,卻因為屋頂漏水,導致整把琴看來殘破不已,滿清被推翻後,故宮被接收清點,接收人員在賬簿記錄著”破琴一把”!好在後來被王世襄慧眼識名琴,經過專家搶修後,又恢復它”神品”的風韻.在古琴發燒之際,北京故宮珍藏的大聖遺音也不斷被提及稱讚,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青蜂俠”戲殺青了,周杰倫開口要買戲中所開的車,片商阿莎力免費送給周董,好車和好琴一樣,越老越值錢,至於金髮美女嘛,不知道周董和我想得一樣不一樣?






2011/2/15

最牛的丈人和最牛的印章


/戴忠仁

我有三個女兒,如果孫文沒有革命成功,或許我就有機會跟獨孤信一拼,誰是獨孤信?他是西魏的重臣,更是中國歷史上最屌的丈人,因為北周明帝要喊他岳父、隋煬帝楊堅要喊他外公,他也是唐太宗的外曾祖父!這作古許久的老丈人,卻因為一顆印章而讓後人津津樂道他的身平.

1981年有一位中學生宋清放學路上,撿起一塊形狀異常的黑石頭,而且刻有奇怪的文字.宋清把石頭交給了文物工作隊的人.石頭經檢測是一塊煤精,但煤精上有18個面,其中14個面刻著不同字樣,有“大司馬印”、“刺史之印”、“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等印文,儘管它是紀錄中最多印面的印章,但沒人瞧得出它的來歷.無人聞問十年後,研究印璽的王翰章駐足在這顆印前時,他突然開竅了,經過研究大部分的學者也同,這煤精印是獨孤信所有.

這顆印4.5、寬4.35公分,呈八棱十八面體,十八個正方形印面中,有十四個面鐫刻反字楷書印文,書體為魏體楷書。印文分為行文、上節、書信三種用途,這是中國現有出土的文物中最古的楷書印章。獨孤信的印章特別,人更特帥.

歷史記載獨孤信本名為獨孤如願,他是當時的型男,不僅外型好,也講究打扮,因此人稱獨孤郎,也就是帥哥的意思,現在影視圈的天王恐怕都不忘其項背, 《周書獨孤信傳》有這樣的紀錄:“(獨孤)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你瞧只不過因獨孤信騎馬打獵,風吹歪了帽子,第二天歪戴帽子就成了流行風潮,甚至到了宋朝都還出現側帽風前花滿路的詞句,獨孤信真是魅力無法擋.

出身鮮卑族的獨孤信騎射技巧一流,有多次生擒對手首領的紀錄,他有三個老婆,八個兒子七個女兒,七個兒子當官不夠看,他自己成為三朝的國丈.長女獨孤氏為周明敬皇后;四女為唐元貞太后;七女獨孤伽羅為隋文帝文獻皇后。中國歷史上,目前僅有宋耀如可與獨孤信比擬,因為宋耀如的三個女兒也不同凡響,大女兒宋藹齡嫁孔祥熙(當過行政院長),二女兒宋慶齡嫁給孫中山,么女宋美齡的老公是蔣介石.

獨孤信的煤精印和他這個人一樣特別,乍看這顆印還有些像骰子,而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相類似造型的骰子,同時, 這煤精印到底是陪葬品還是實用品,一直有所論戰,因為印章是在陝西旬陽縣東門外找到,但獨孤信和他的長子獨孤羅的墓誌卻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在咸陽被發現.台灣藝術大學的一位陳信良先生曾經發表研究,認為獨孤信的煤精印是生前的實用品,不過我較持保留觀點,因為獨孤信雖歷任要職,但是會把不同時期的官銜刻在同一顆印上,除非他有先見之明,知道自己會換多少官做.同時,中外官場制度對印信均非常重視,官印一定是有其規矩也必來自皇帝授權頒發,獨孤信會用私印刻上官銜用於私人文書?實在沒道理.最重要的一點,這刻印在書法篆刻上有其地位,尤其它是現存最早的一顆楷書印,之所以稀有是因為當時通用的字體是篆書非楷書,不妨想想,吳敦義敢用簡體字或篆書體字刻行政院長的官銜在私章上處理公文書嗎?

獨孤信除了文武雙全,一表人才外,他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當年他投靠宇文泰位希為王朝力下不少功勞,但獨孤信越受歡迎之際,他也益發謹慎,上書宇文泰表示想退休回鄉,目的就在減低主子對他的防備,也因此獨孤信反而能以退為進當到大司馬.當宇文泰過世後,姪兒宇文護掌權,有人邀獨孤信一起謀反,結果最後被密告,獨孤信後來在家中被迫喝下毒酒了結一生.

這顆煤精印是否專門刻來作為陪葬品猶須更多佐證,現在這顆印在陝西博物館等著你去研究,我要留下心力去琢磨琢磨,我家女兒未來該嫁給誰.

(原文刊載於ARTCOLLECTION +DESIGN二月號)

2010/11/5

皇朝祕寶 法門寺地宮與大唐文物特展20101028

珍藏了佛教界重要文物的法門寺祕寶來台了!
受到向陽基金會董事長;前法務部長廖正豪先生之邀,
華人思維學院執行長 戴忠仁先生 昨天出席了這個展覽的開幕式!
展前即受邀與廖前部長聚會,先行瞭解預覽相關重要資料文圖的戴先生,
對此展內容評價極高,迭聲讚好~

您也排個空閒,相約到史博館吧!
浸淫一下大唐文物的風采;
遙想一番盛世的人文風土,宮廷與民情!!





2010/10/3

被火紋身的富春山居(作者:戴忠仁)



  今年初大陸人大開會時,溫家寶說: 「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此後有人積極奔走,終於大陸方面同意讓另一半在大陸的富春山居圖送到台北展覽。當時陳文茜、趙少康在記者會中都讚譽,故宮這次的展覽為文化盛事,他們對這幅畫的評論為何我不清楚,我向來拙於對書畫的研究,而富春山居的戲劇化傳奇歷史,是吸引我的主要因素。首先,這幅畫現今後人得以觀之,是因為有個不孝子!

  這幅黃公望的代表作,在明末清初時被收藏家吳洪裕取得,臨死前他竟要求焚畫殉葬,火光中吳洪裕的姪子吳靜庵心念一轉,決定忤逆上意,搶救此畫,但畫仍被燒成兩段,前段較小後稱『剩山圖』;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

  另外這幅畫透露出保持頭腦年輕是重要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因為黃公望他作畫時已經七十九高齡,這是一幅巨作,單是現存的無用師卷就橫長639.9公分,原始尺寸當然更是驚人,而且他花了三、四年才畫完,換言之,當時他已超過八十高齡了,可是圖畫景緻透顯他的記憶力驚人,濃淡乾濕的墨色並用可見他的創意,黃公望是元朝人,明朝一位大畫家董其昌看了這幅畫就說:「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可見黃公望腦袋瓜之靈光,若是現在他必定是雞精的最佳代言人。

  曾經抨擊國民黨特權不遺餘力的李敖,上個月去浙江博物館參觀時,館方將《富春山居圖》從恆溫恆濕的真空櫃中取出,讓李敖近距離觀看,真是讓人羨慕的特權。李敖欣賞的是『剩山圖』,是當年被焚燒後較小但較完整的部分,剩山圖曾經失蹤多年,民國二十七年,上海古董店汲古閣老闆曹友卿,拿了一幅畫請畫家吳湖帆鑑賞,吳慧眼識名畫,並且以青銅器交換後,才納入剩山圖為收藏,並且兩人又從原物主家中字紙簍找出被丟掉的題跋!民國四十五年,當時文人活動依舊進行著,經過沙孟海的斡旋,吳湖帆將剩山圖賣給了浙江博物館,也就是即將來台的這幅寶貝。

  唐伯虎的老師沈周,曾經是富春山居圖的主人,有天他將畫交給友人題跋,沒想到被對方家人偷偷給賣掉了,沈周也是記憶超人,他居然憑印象也畫出另一幅富春山居圖,而真跡又輾轉流到董其昌手中,當年愛不釋手的董其昌後來把『富春山居圖』賣給了吳洪裕的爺爺,種下了名畫被火紋身的遠因。

  百年名畫當然是乾隆皇帝重視的,惡習不改的乾隆在畫卷空白處題寫評語五十五處,還蓋一大堆印鑑,不過到了1746年,又有一幅富春山居圖真品入宮,乾隆認為是贗品,但畫得太好,所以沒丟棄,沒想到抗戰期間這兩幅畫運到上海避禍時,被徐邦達發現乾隆看走眼了,原來後者才是真品!這大概是歷史上極少數沒被乾隆皇帝印鑑蹂躪過的書畫寶貝。至於贗品稱為『子明卷』,與『無用師卷』的真品通通又因國共內戰而運到了今天的台北故宮。

  富春山居圖分離數百年後,終於要在外雙溪團聚,屆時我去故宮參觀,該不會有人把我打為統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