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11

媽寶社會的後遺症—孩子變消極(二)


媽寶社會的後遺症—孩子變消極(二) (原文天下雜誌550期)

台灣年輕人喜歡讀研究所、晚入職場,所以很慢才感受到美國高中畢業生的心情:那是第一次要了解不在家的時候,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社會要扮演什麼角色?想參加什麼團體?人生怎麼過不會浪費?
我在台灣有機會見到台灣優秀的高中生,去年見了一群建中、北一女、中山的學生,他們都想申請到香港讀大學。最有趣的是家長都陪著來,而且讓我震驚的是,學生自我介紹時,父母已開始說:「不,你應該說這個」或「不不不,他不喜歡鋼琴,他是要做商的、要當醫生的。」結果孩子們就不說話了。孩子們為什麼不說話?我覺得這些年輕人不是消極地不表達,只是沒辦法控制這些父母。當我請父母到外頭等待,忽然間,學生變得非常積極踴躍發問:在香港讀書,容易交朋友嗎?畢業後能留下工作嗎?台灣人在那裡有什麼優勢?有些問題都比父母好很多。
7月7日 17: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