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祖上可能是阿拉丁!不信你看這一篇超有趣的文章
陳耀昌專文:台灣人的阿拉伯血緣
陳耀昌 2015年08月08日 06:30
我寫過台灣人具有荷蘭或西歐血緣不算太少。其實台灣人的種族構成遠比想像複雜。一九九六年,台灣的慈濟骨髓庫約有十萬人,結果台灣病人能在此找到配對者的不到五○%。反之,當時日本骨髓庫只有六萬人,但卻有七五%的日本人可以在其中找到配對者。又如,郭台銘之弟郭台成,在台灣的三十萬人骨髓庫之中,竟找不到配對者。
台灣本為南島語族原住民之地,自十六世紀起,經歷荷蘭(西歐)、漳泉移民(背景為百越與漢人)、客家移民、少數日本人,以及一九四五年至四九年之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北方漢人、南方漢人、滿、蒙、苗、藏、回之移民,再加上二○○○年以後,中南半島外籍新娘加入台灣住民。祖先來源之廣、之遠,除了美國之外,在地球上很難找到第二個像台灣人這麼「雜種」的﹔「炎黃」只是台灣人的眾多祖宗之一。
其實台灣人還有一個大家常忽視的,就是阿拉伯人血緣。只是阿拉伯也是東方民族,再加上年代久遠,因此外觀上看不太出來,但了解一下背景與歷史還是很有趣的。
例如: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林忠正(金管會前委員)、丁詠蓀(第三屆國大代表、彰化人),這幾個人有什麼共通之處?沒錯,他們都是阿拉伯人後裔。
回教創立後百年,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長安街頭已出現許多來自西亞的「回回」,一九四九年隨國民黨來台的一五○萬人中,有不少回族人士,並不稀奇,他們對自己的身世和信仰也都了然於心。這些人祖先大部分是西域人士,不一定是阿拉伯人。例如依然虔信回教的劉文雄(前立委),還有我未能求證的馬鎮方(交通部前次長)、石永貴(台視前總經理)、丁守中(立委)等人。
比較特殊的是祖先來自閩南,世居台灣,非伊斯蘭教信徒者。更準確的說,這些人的祖先都來自泉州,是渡海東來正宗阿拉伯人後裔(不只是西亞人士),例如林忠正、黃光國和丁詠蓀。這才是本文的重點。
福建原為閩越,漢武帝時以武力征服,初時只有漢人軍隊及少數庶民到達閩江一帶。五胡亂華時,才有大規模的士族(八姓入閩)進入今福州,而後南下到泉州。所以泉州是東晉才開發的,「晉江」由此得名。
台西丁氏宗祠 有阿拉伯祖先記載
一○八七年,北宋在泉州設立市舶司管理外國商船。元朝時因蒙古帝國橫跨歐亞之故,泉州成為國際通商大港,海路來的阿拉伯、猶太商賈,絡繹不絕。猶太人稱為「光明之市」,因燈火通明;阿拉伯人稱為「莿桐之城」,因全城種滿莿桐。據說阿拉伯人(那時稱為大食)及波斯人占全城人口二○%,猶太人占五%,而且富人居多。泉州有清真寺十一座,回教墓園二處(靈山聖墓),可見回教徒之多。因此泉州人後代常具阿拉伯人血統。泉州姓馬(「穆」罕默德),或姓蒲(阿「布」杜拉)、姓丁(阿拉「丁」)者,表示有個阿拉伯人的祖先
泉州的盛況,因明太祖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而一蹶不振。而明太祖決心海禁,也與泉州阿拉伯人有關。元兵南下,宋朝最後一位六歲小皇帝趙昺,曾與陸秀夫去叩泉州城門,泉州守將阿拉伯人富二代兼官一代的蒲壽庚卻閉門不納,陸秀夫及小皇帝後來投海殉國。九十年後,朱元璋滅了元朝,他痛恨這些外來「色目」人,於是實施海禁,又大肆屠殺泉州阿拉伯人,以為報復。
這些阿拉伯後裔逃無可逃,只好改漢姓以避禍,而又不可能再擇「丁、蒲、馬」等姓,以免露出馬腳,於是擇漢人大姓之「林、黃、劉」等改之。因此泉州人除了漢族與閩越的血緣文化融合之外,尚有阿拉伯人習俗,例如林忠正之所以確定先祖為阿拉伯人,乃是因為他家的特殊傳統,長輩死後,全身捆裹白布,並迅速下葬,此為世所眾知的阿拉伯人習俗。
更妙的是,我有一次向某林姓友人述及此事,他大吃一驚說,他家也有此傳統。可見泉州阿拉伯後裔在台者比想像多。但我迄今未能見到以基因測試測定阿拉伯血緣之報告,但美國的23andMe公司或可一試。
台西丁姓更是台灣泉州阿拉伯裔的集體移民,他們均來自泉州陳埭鎮。陳埭的丁氏宗祠對阿拉伯祖先有詳細記載。
至於漳州,要到唐朝武則天時代「開漳聖王」陳元光自河南來此,才具體開發。漳州成為國際通商大港,已是明末大航海時代。來此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沒有阿拉伯人,所以漳州人並不含阿拉伯血統。
*作者為台大醫師,本文選自作者過去數年專欄集結之著作《島嶼DNA》(印刻文學)
8月11日 17: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