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戴忠仁
這是引自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看來東方人與西方人對於有錢人的刻板印象差不多!
關於富人和超級巨富的傳說故事總是如此之多。有的人會有這樣一種印象﹐有錢人只去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店(Saks Fifth Avenue)和拉夫‧勞倫(Ralph Lauren)的精品店裡購物。事實並非如此。富人們可能會在某些時候不可思議地節儉﹐又在另一些時刻大肆揮霍。根本難以預料。
我有個做對沖基金的朋友﹐只要不讓他去停車﹐我還是很喜歡和他一起出門的。這個十足有錢的家伙﹐在飯桌前總是那麼地慷慨、風趣、不拘小節﹐卻會斷然拒絕支付區區35美元的車位費。他會不知疲倦地在街區之間兜圈子﹐花上一個小時也在所不惜﹐直到在馬路邊找到一個公共停車位為止。這真要把我逼瘋了。
可笑吧?但其中確實包含著一些值得認真一議的問題。在美國﹐有270萬個非常富裕的家庭﹐每年掙得超過250,000美元的收入。他們這個群體的家庭年收入總量在1.5萬億美元上下﹐而其家庭淨資產總量則接近23.3萬億美元。可想而知﹐這群人的消費動向﹐就決定著經濟的走向。而如果你瞭解他們的消費模式﹐就很可能在尋找投資機會時比別人領先了一步。不過﹐就我這位做對沖基金的朋友而言﹐富人們會把錢揮霍在什麼地方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
在那些極其富有的美國家庭當中﹐超過三分之一 ──準確地講﹐是35%──的受訪者打算在2012年里多花錢。而如果經濟如目前這般持續向好(基於對美國經濟走向的不同預期﹐這組調查對象被平分為持樂觀態度和悲觀態度的兩組)﹐他們的消費增幅甚至可能比12個月前要顯著得多。沿“財富金字塔”稍向下移﹐那些經濟狀況被認定為“殷實”的受訪者(有5850萬戶美國家庭的年收入達到100,000美元以上)略顯謹慎﹐其中27%的人想要敞開花錢﹐而69%的人打算保持現狀﹐只有4%的人打算切實削減自己來年的花銷。
這份情報來自誕生至今已有35年的益普索‧門德爾松富人調查(Ipsos Mendelsohn Affluent Survey)﹐是最受媒體界歡迎的信息源之一。這個調查項目透過其影響深遠的“年度報告”(Annual Report)及其把脈月度變化的“晴雨表”(Barometers)﹐提供了對富人群體的詳盡觀察。以下便是我在益普索‧門德爾松調研當中發現的一些關於富人的詭異數據:
──在5850萬“殷實”的美國家庭當中﹐今年準備投資“股市/共有基金”的僅佔27%﹔相比之下﹐有4420萬戶家庭打算“觀光或旅行/度假”﹐佔總量的76%。
結論:如果你打算買股票﹐考慮一下投資旅遊及休閑產業吧。
──住房市場或許是在下行﹐但較之於股票市場﹐房地產對那些富裕的家庭仍是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場所。多達2450萬戶、佔42%的富裕家庭打算對他們目前的房屋進行“重新裝潢/變換結構/整修戶外”。但他們對購置更多房產的想法倒是不太感冒。只有8%的富人想在今年“購買或建造”一處新房。
結論:房屋改造業的股票可能比那些單一從事房地產交易的股票更適於投資。
──我最喜歡以下這些足以破除神話的陳述:絕大多數巨富和殷實家庭在沃爾瑪(Walmart﹐74%)、塔吉特百貨 (Target﹐73%)和家得寶(Home Depot﹐63%)購物。這與他們在布克兄弟 (Brooks Brothers﹐6%)、蒂芙尼(Tiffany & Co.﹐5%)、DKNY(3%)、巴寶莉(Burberry﹐2%)和路易威登(Luis Vuitton﹐2%)的消費狀況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富人們還是優惠券的使用大戶﹔其中有71%戶家庭每個月都用紙質優惠券﹐54%戶家庭每月用網絡優惠券。
結論:你要謹慎選擇零售業的股票。眼下我聽到太多“常識”聲稱﹐奢侈品行業的股票是“最安全”的﹐因為當中等收入家庭被三振出局時﹐富人們這方面的消費還在持續。這麼講也有些道理﹐但在實際情況中﹐兩種人群之間的區別遠比此說法所認為的更加微妙。誠然﹐有錢人喜歡把錢花在漂亮的小玩意兒上﹔但是﹐正如前文中的數據所顯示的﹐他們也並不喜歡當冤大頭﹐並且總會找機會討價還價。
──與流行觀念截然相反的是﹐有錢人不總是明智的投資者。我遇到過一些深諳金融市場之道的人﹐也認識其他很多對此真的一無所知的人。有這樣一條有關富人財商的真實寫照﹐我認為完全可信:只有8%的有錢人知道私募股權融資(Private Equity﹐下稱PE)公司是做什麼的﹔大約26%的富人認為自己對PE“還算熟悉”。也就是說﹐富人當中有足足67%的人﹐對於PE公司如何通過收購、改造、出售公司來掙錢﹐是兩眼一抹黑的。
結論:大眾對於富人的刻板印象﹐就像對窮人的成見一樣普遍存在。
而二者都源自無知。
原文: Barron's 周刊 Richard C. Morai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